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新聞是「製造」出來的!

要出名得自己捧自己的場
全世界大多數的網站或部落格,都只是「廢墟」,因為都不經常更新內容,大家去了幾次就沒興趣再去造訪了。這使我想起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名作《死魂靈》。這部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的故事。現代的「乞乞科夫」就是提供部落格平台的網路經營者,而那些不去經營或不會經營的「廢墟部落格」就是「死魂靈」,網路經營者拿這些「死魂靈」,冒稱「人氣」,來招攬網路廣告。

文 / 鄭橋

新聞的提供是網際網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這是因為網站是一個可以廿四小時隨時更新資料的媒體。它的立即傳播性,當網站後端資料庫更新系統健全時,甚至可以做到無人看守,根據上網排程立即更新新聞的地步。
一個沒有新聞提供的網站,幾乎很難被稱為網站,因為它糟蹋了這個新媒體最大的特性。因此,嚴格地說,提供新聞應該是所有網站的共同任務,只是量的大小,更新頻繁與否的差別而已。換言之,新聞是各類型網站的共同課題。尤其當i-phone這種到處可以上網的載具普及之後,網友在一天內多次造訪同一網站與同一頁面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您會一再地去看一個不經常更新內容的網站嗎?而網站向造訪者宣告自己的活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新聞。
「可是……」或許您會問:「我的服務的機構、我的私人賣場哪來的天天有新聞?」熟悉新聞作業的人會告訴你不必擔心,因為只有極少的新聞是「自然發生」的,99.9%的「新聞」是製造出來,它包括存在很久而少為人知的事;執行很久但為多數人忽略的事,以及「應該」提醒閱聽大眾知悉的事等,這些事兒通過主觀選擇的成分居多,人為的介入積極而廣泛。換句話說,我們每天看到讀到聽到的所謂「新聞」通常都不是街口撞車或火燒厝的突發事件;而是指「被意義化的事」、「被濃妝化的事」、特別是「被商品化的事」(置入性行銷)。
(圖片說明)要把自己當成新聞製造,不必那麼費事兒把大相片高掛
在街口,只要在部落格上召告天下就可以了。(舍弟鄭春翔的合成相片)

網路對傳統新聞生產線的影響
網際網路之於傳統的大眾傳播,無論再媒介形式、採訪方式、報導方式、傳播方式,還是閱聽大眾的行為等諸方面都帶來極大的變革。
新興的網路媒體以其數位式技術的優勢,開始和現有的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書籍、雜誌等多種大眾媒介,從一開始的競爭和相互補充,到今天因為接收端的載具(i-phone和小電腦)越做越小、越方便、越便宜,已經有逐漸「取代」傳統媒體的趨勢。
過去,人們只是被動地接受資訊的受眾,儘管有選擇何種資訊的自由性,但卻無法利用媒介主動傳播個人資訊。而現在,網路上的任何一個用戶都是可以成為資訊平台的消息發佈者。無論任何性質的網站,多人創作、多人編輯、多人管理成為網路的基本精神。公開的、分享的、可供複製和修改的等內容定義,將成為網路傳播的基本倫理。
網路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對人們影響的方式,同時也向傳統媒體發起了挑戰,而傳統媒體應該怎樣去借助網路媒體的特點去發展自已,怎樣去改變對網路媒體困惑的態度,正是所有傳統媒體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
網路電子報的發展對於傳統媒體,已經造成極為巨大而深遠的衝擊與影響。站在傳統媒體的角度觀察,我認為這樣的衝擊與影響,至少可以從如下的幾個方面來關心與研究︰

街上「資訊小棧」即將出現
網路新聞可以做到「即到即發」的地步,透過「電子報」的免費訂閱,平台還可以做到把特定的新聞在發布的同時,直接寄到訂戶的信箱裡。
這是傳統媒體想都不敢想的「速度」與「效性」。以國家通訊社「中央通訊社」為例,當天的即時新聞在他們的網頁上現在已經是每五分鐘自動更新一次,他們同時將這樣的更新機制,下放給該社訂戶的其他電子報,只要接應的軟體設計得好,中央社的新聞一到,下游的網站最醒目的位置「最新消息」立即連結秀出標題,刊出的時間幾可做到和中央社同步更新新聞。這樣的更新速度,對於同樣以文字做為傳播工具的報業,確實造成極大的威脅。
網路新聞的出現,對於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的打擊巨大,已經不言而喻了。過去,許多平面媒體經營者認為網路新聞不可能打垮平面媒體,但七十年代被認為很時髦的「民生報」也已經熄燈了;自從電子書瀏覽器,尤其像i-Phone這種強勢的載具逐漸普遍化之後,平面媒體已不再這麼樂觀,因為以後大眾極有可能不再購買實體報紙或雜誌,他們將很方便地透過「公共電話」(以後街上肯定有這種「資訊小棧」出現,供人下載各式生活常用資訊)。最近發表的「折疊式顯示器」的發明,其外觀與實體報紙相近,並可折疊成一小張。閱讀時攤開來,與現在看實體報紙無異,或許不見得是更能另人接受的原因,但是它似乎也告訴我們新科技的無所不能,未來你不去適應新媒體,新媒體也會想盡辦法來適應你。
上班族不買報紙,而在上班的空檔透過網路閱讀新聞的情形越來越普遍,傳統報紙媒體將轉型以網路做為出版的重心,實體報紙即使可以並存,但它逐漸變成網路媒體副產品的趨勢也越來越明朗。
非線性編輯突破傳統媒體的編輯觀念
電子報上的新聞分類,雖然脫胎於傳統報紙,但是電子報在版面的換頁、相關新聞的連結等機制上,較之傳統報紙,顯然靈活得多;尤其電子報兼具平面媒體報導詳盡與電視媒體動態表現等特性,未來流暢地加入聲光已經指日可待,在閱讀上更具現代感。此外,電子報的內容容量,幾乎沒有底限,較之傳統報紙只能在有限的篇幅表現新聞更能滿足多元讀者的個別需求。因此,我們可以說,電子報的出現,雖然不必然對傳統媒體造成立即威脅,但勢必使得傳統報紙在編輯政策上更弦易轍。
傳統的新聞編輯方式,無論是報紙等印刷媒介還是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都以「線性編輯」為主。所謂線性編輯方式,是指記者和編輯對所採集的大量新聞素材(分別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進行整理,從中選出新聞報導所需要並能容納的片斷,按先後順序組合成新聞成品的工作方式。
傳統的線性新聞編輯方式同傳統的線性新聞寫作、報導方式一樣,受到印刷術和模擬式電子傳播技術的限制,使得編輯過程十分複雜,新聞成品的任何一次內容改動,都可能引起全部內容的線性重組:新聞成品的容量受到線性結構的嚴重限制,模擬信號的多次複製和長期保存都會不斷降低資訊傳播的質量。
而數位式多媒體編輯設備和技術為基礎的非線性編輯方式,完全突破了傳統的編輯方式和觀念。它可以隨意提取任何文本,可以把任何一段文字文本、圖畫文本、聲音文本和影像文本等編入任何主文檔(文字報導、廣播報導或影視報導等),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調整子文本的長度,可以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進行編輯部與新聞事件現場、中央臺與地方臺之間的實時溝通和編輯,可以無限複製和長期保存新聞資訊而同時保證資訊傳播的質量。
「網站」編輯「部落格化」
網路新聞的編輯,這十年來最大的變革就是「網站」編輯「部落格化」。「大眾」的色彩越來越淡;分眾性越來越明顯。個人的品味、意見受到空前的尊重。落實在大家已經逐漸熟悉的網站編輯功能上包括:平台可因個人的喜好,隨時設定及改變適合自己的頁面選單;平台可因個人的品味,隨時設定及改變「個人化」頁面的樣式。一個空前未見的榮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私領域的生活史進入人類的歷史。庶民的人生經驗成為平等的分享材料。
這是一個「東風吹!戰鼓擂,這世界誰怕誰?」的時代,各射各的矛,各吹各的調。網站就是 一個「意見的共同市場」,誰都不能期待做一個「潔本」的網站,來避談或掩蓋一些對自己不利或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內容。 版主意見的積極介入,才能取得更多人的認同,至少以此來「平衡」與自己觀念主張相左的意見,也將被認為是一種包容與風度。沒有什麼內容是不能「互動」的。與網友的互動,將成為網路管理人及編輯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將成為機構的發言台,必須由能力很強的人來擔任,等於實體機構的「公關部門」、「新聞室」。
<
全世界大多數的網站或部落格,都只是「廢墟」,因為都不經常更新內容,大家去了幾次就沒興趣再去造訪了。這使我想起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名作《死魂靈》。
這部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 (俄國的地主們將他們的農奴叫做「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係,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註銷戶口的農奴,準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
現代的「乞乞科夫」就是提供部落格平台的網路經營者,而那些不去經營或不會經營的「廢墟部落格」就是「死魂靈」,網路經營者拿這些「死魂靈」,冒稱「人氣」,來招攬網路廣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